少數(shù)民族藥酒配制(二)
——《滇南本草》中藥酒的獨特魅力
轉載自《城市快報》2013年1月28日 第十刊 杏林古韻 作者: 肖明舒 滕媛媛
樂家老鋪藥酒博物館(即樂家老鋪沽上藥酒工坊)二樓展廳
中國擁有56個民族,許多民族都擁有自己悠久的民族民間醫(yī)藥和醫(yī)療傳統(tǒng),其中,以藥入酒,以酒引藥,治病延年,也是不少民族醫(yī)藥的特色。就在明初,云南學者蘭茂吸取到少數(shù)民族豐富的醫(yī)藥文化營養(yǎng),編撰了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藥物學專著《滇南本草》,在這部比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還早一個半世紀的鴻篇巨制中,蘭茂不僅僅深入探討了具有云貴地方特色珍貴的中藥材特性,還記載了不少大量配制酒藥的偏方、秘方,為后人了解這些名貴的中藥材資源、藥效留下了寶貴的醫(yī)藥學史料。如今,借《滇南本草》中對幾味藥材的記載,我們請大家一覽這本藥典的獨特魅力。
【《滇南本草》當歸酒】
在《滇南本草》中,關于當歸是這樣記載的:“其性走而不守,引血歸經(jīng)。入心、肝、脾三經(jīng)。止腹痛、面寒、背寒痛,消癰疽,排膿定痛?!睆挠涊d上看,當時的人對當歸的藥性已經(jīng)有了十分深入的認識。不僅如此,為了更好地利用當歸的藥用價值,《滇南本草》還介紹了利用藥酒服用當歸的方法:“治面寒、背寒、肝氣疼……不拘多少,新瓦焙干為末,引用燒酒服?!贝笠馐?,治面寒、背寒、肝氣疼時,當歸的用量并不固定,只要用燒酒服用,便可將它的藥效更好地發(fā)揮出來。
當歸生于高寒多雨山區(qū),在中國的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云貴地區(qū),乃至陜西均有分布。當歸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入藥的部分為植物干燥后的根,它性溫,味甘、辛,一般秋末采挖,除去須根及泥沙,待水分稍蒸發(fā)后,便可入藥。
事實上,古人很早就懂得當歸的藥用價值,由先秦醫(yī)學家編纂的中國最早藥物學專著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中對于當歸就有介紹,在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中,當歸又名干歸,書中寫道:“主咳逆上氣,溫瘧寒熱……婦人漏下,絕子。諸惡瘡瘍金瘡,煮飲之?!蹦菚r的人,除了知道當歸可以治療跌打損傷、癰疽瘡瘍之外,還已經(jīng)了解到當歸對于治療婦科疾病的功用。
漢末著名醫(yī)學家,被稱為“醫(yī)圣”的張仲景在其著作中,更是記錄了配有當歸的方劑多達十余方。主要用于治療婦女月經(jīng)不調,崩漏下血,妊娠腹痛,胎動不安以及血虛受寒,手足厥冷等病癥。這說明張仲景已經(jīng)認識到當歸的養(yǎng)血、補血、調經(jīng)止痛之功。到了魏晉至南北朝時期,當歸的運用又有所擴展,當時著名醫(yī)學家葛洪在《肘后備急方》中,還記載了含有當歸的外用方:“凡眼目之。砸匝瞿褪谷,故以行血藥合黃連治之,血得熱即行,故乘熱洗之,用之無不神效?!笨梢钥闯?,當歸的臨床應用較漢代又有新的進展,那時的人用當歸活血行血,散疲止痛,治療疾病的范圍也較之前有所擴大。
到了唐宋時,當歸更多地用于婦科疾病,著名醫(yī)家孫思邈在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中的當歸芍藥湯治產(chǎn)后虛損,以當歸為成分之一的安心湯用于產(chǎn)后心血虛癥等。而南宋醫(yī)學家嚴用和的《濟生方》中則有歸脾湯,用當歸配理氣藥,對于氣血凝滯諸癥,療效卓著。到了明代,偉大的醫(yī)藥學家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論述當歸:“治頭痛,心腹諸痛,潤腸胃筋骨皮膚,治癰疽,排膿止痛,和血補血?!辈粌H對當歸的功效進行了更為全面的總結,而且對當歸的功效又有了“潤腸胃筋骨皮膚”的見解。
而對照這些史料來看《滇南本草》一書,其中的記載不僅延續(xù)了自先秦到明代中醫(yī)界對當歸的認識,而且其中用當歸與酒一起服用的方法,對于當歸的方劑也是一個很好的補充。而這樣的補充在《滇南本草》中,不僅僅是當歸一味藥,許多藥材都有著類似珍貴的記載。
【《滇南本草》與山慈姑】
山慈姑為百合科植物,產(chǎn)于安徽、河南、江蘇、云南等地,野生山慈姑春、秋、冬均可采收,挖取鱗莖,洗凈,除去須根及外皮,以色白、體質飽滿者為佳,曬干或鮮用均可。作為中藥材,山慈姑有散結,化淤的作用,治咽喉腫痛,瘰疬,癰疽,瘡腫,產(chǎn)后淤滯等。雖然山慈姑分布比較廣泛,歷史中一些醫(yī)書對其藥性藥效也有過記載,如宋人陳自明《外科精要》和明代朱權的《乾坤生意》,但山慈姑與藥酒之間的關系,在這些醫(yī)書中卻很罕見,而《滇南本草》則提到這一點。
《滇南本草》記載:“山慈姑,味甘、微辛,性微寒。入脾、肺二經(jīng)。收斂肺氣。止咳嗽,治喉痹,止咽喉痛,止血澀血,大腸下血,痔漏瘡癰之癥?!倍钪匾囊稽c是,書中還說“(山慈姑)治痔瘡,漏下,膿血癰疽,毒瘡紅腫不出頭者……水煨點水酒服。”可以看出,除了內服之外,《滇南本草》還記載了山慈姑可以與酒類混合外用的方法。而在古代藥學基礎之上,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研究表明,山慈姑內有一種叫秋水仙堿的抗腫瘤作用物質,另外,還有抗痛風作用,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,山慈姑這種中藥材的作用定會不斷為人們發(fā)掘,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。而如今,我們在受惠于這些中藥材保衛(wèi)我們健康的同時,也別忘了,曾經(jīng)古人對它們每一味藥的探索,都經(jīng)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。
本報記者 肖明舒 滕媛媛